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
2020-05-06 10:45
       运动场上的年轻人是最美丽、最有朝气的。一直以来,体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无数人。体育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叫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活跃的人是指每周至少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



        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原因,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时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之前,清华大学就有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而早在2008年,清华也曾规定长跑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样不准毕业。一时舆论哗然,有点赞的,毕竟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也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可理喻”,有人嘲讽“高校把学问教好就行”,有人哀嚎“何必让旱鸭子们去吃这个苦”……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有一句潜台词——“运动可没有其他事情重要啊。”网络段子曾说,“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由此也能看出,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能带来“具体好处”的事情上,至于身体嘛,以后“成功”了,再慢慢锻炼吧。但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



运动塑造孩子完整人格: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的老师、家长都坚持让孩子吃这份苦头呢?因为这种经历能给孩子光靠学习,或发展很多才艺都得不到的完整人格。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坚持用“野兽计划”训练学生,数据表明,成功通过“野兽计划”的学生,后来大部分都有极为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是哪些特质在发挥作用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做了深入的调查后,总结为这三大方面:

能够忍受时间和欲望的煎熬,善于控制情绪。

不抱怨现状,不畏惧失败,竭尽所能,直到成功。

目标清晰,专注力强,责任心重。

而运动,也是从这三个维度,不断锤炼孩子的内心:

(1)运动,给孩子处理挫折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在蜜罐子里生活着。衣食无忧、玩具成堆、随心所欲,还能到处旅游。一间大房子,一块绿草地,屋里电灯电话电视,室外绿树鲜花,在家中这个小环境中,哪有什么苦能让孩子吃?在这种环境中,要想培养出能吃苦、有毅力的孩子,光靠父母的说教,还远远不够。

运动是最好的途径之一。除了让孩子身体上吃苦,运动最考验人的一点,还是“重复”——比如体操,为了掌握一个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孩子们得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动作。能扛得住这种枯燥的孩子,将来进入职场,也比别人更淡定踏实。



(2)运动,告诉孩子真实的“生存法则”

运动场,其实就是微观的人生。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更不是每一场比赛,都有绝对的“公平”,比如打分,裁判具有第一权力,我们或抱怨、或忍耐,也绝不能在教练做出指示和安排前,有任何表示不满的过激行为,因为我们得为接下来的比赛着想……这种“不公平”,布满在孩子将来的路上,运动的经历,给孩子讲清这些大道理。

运动有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之道。比如柔道,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方式,避免让自己的身心受挫,也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帮助自己和他人。

注:文字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
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
2020-05-06 10:45
       运动场上的年轻人是最美丽、最有朝气的。一直以来,体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无数人。体育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叫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活跃的人是指每周至少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



        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以及公共体育设施的原因,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时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之前,清华大学就有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而早在2008年,清华也曾规定长跑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样不准毕业。一时舆论哗然,有点赞的,毕竟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也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可理喻”,有人嘲讽“高校把学问教好就行”,有人哀嚎“何必让旱鸭子们去吃这个苦”……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有一句潜台词——“运动可没有其他事情重要啊。”网络段子曾说,“要让中国足球在十年内赶上世界一流?高考加一门足球。”由此也能看出,家长更愿意孩子把时间花在能带来“具体好处”的事情上,至于身体嘛,以后“成功”了,再慢慢锻炼吧。但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



运动塑造孩子完整人格: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的老师、家长都坚持让孩子吃这份苦头呢?因为这种经历能给孩子光靠学习,或发展很多才艺都得不到的完整人格。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坚持用“野兽计划”训练学生,数据表明,成功通过“野兽计划”的学生,后来大部分都有极为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是哪些特质在发挥作用呢?宾夕法尼亚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安吉拉·达科沃斯做了深入的调查后,总结为这三大方面:

能够忍受时间和欲望的煎熬,善于控制情绪。

不抱怨现状,不畏惧失败,竭尽所能,直到成功。

目标清晰,专注力强,责任心重。

而运动,也是从这三个维度,不断锤炼孩子的内心:

(1)运动,给孩子处理挫折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在蜜罐子里生活着。衣食无忧、玩具成堆、随心所欲,还能到处旅游。一间大房子,一块绿草地,屋里电灯电话电视,室外绿树鲜花,在家中这个小环境中,哪有什么苦能让孩子吃?在这种环境中,要想培养出能吃苦、有毅力的孩子,光靠父母的说教,还远远不够。

运动是最好的途径之一。除了让孩子身体上吃苦,运动最考验人的一点,还是“重复”——比如体操,为了掌握一个高难度的体操动作,孩子们得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动作。能扛得住这种枯燥的孩子,将来进入职场,也比别人更淡定踏实。



(2)运动,告诉孩子真实的“生存法则”

运动场,其实就是微观的人生。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的。更不是每一场比赛,都有绝对的“公平”,比如打分,裁判具有第一权力,我们或抱怨、或忍耐,也绝不能在教练做出指示和安排前,有任何表示不满的过激行为,因为我们得为接下来的比赛着想……这种“不公平”,布满在孩子将来的路上,运动的经历,给孩子讲清这些大道理。

运动有教会孩子们与人相处之道。比如柔道,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方式,避免让自己的身心受挫,也教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帮助自己和他人。

注:文字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报名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年龄*
报名地址*
报名课程*
友情链接 :